团学动态

【中国网】南湖红韵燃文脉,傩茧非遗育美心 ——南昌大学“建设”学子传承文化使命

2025年6月30日至2025年7月4日,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“禾韵嘉兴,筑梦焕新”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浙江嘉兴,以美育浸润心灵底色,开展红色与非遗文化传承实践,以青春力量书写使命担当。

棹影涤尘明远志,祠风正骨继廉声


f1075f74c3a44d8d9b3137aa43bd1c47.jpg

图为实践队员合影 高煜炫摄


7月1日,实践队赴南湖革命纪念馆追溯红色根脉,于烟雨楼畔瞻仰红船,在党的诞生地锚定初心坐标。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,深刻领悟 “坚守、为民、进取” 的红船精神,将其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契合,反对 “四风”,推进作风建设。随后,走进宣公祠,队员们从古代廉吏故事中感悟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调的清廉作风。队员们纷纷表态,将以先辈廉吏为镜鉴,将艰苦奋斗、清正廉洁的品格融入日常生活,让红船精神与廉洁精神共同绘就青春成长的鲜明底色。

禾城茧语承师韵,数智添彩焕非遗


c570c4e197564ea7815574aac838639a.jpg

图为周利萍老师讲解蚕桑文化 郝震毓摄


聚焦嘉兴非遗,实践队于7月2日寻访了天福蚕桑生产习俗传承人周利萍。她深耕蚕桑文化多年,以坚守与创新让古老技艺焕发新机。队员们通过采访,了解了单宫茧与双宫茧的区别,探讨了非遗传承的困境与突破路径,聆听了蚕桑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和主题空间的创新实践。周利萍老师还提到 AI 技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助力,队员们也结合专业知识,思考如何让非遗更好地惠及大众,做到传承为民。 这些“接地气”的探索,既贴近群众生活,又活化非遗价值,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“密切联系群众”的内核高度契合。

傩蚕共趣童执笔,稚语承遗润民心


ba12689083b14870b745a7a985d652a3.jpg

图为实践队员同孩子们的合影 郝震毓摄


7月3日,实践队深入茶园社区,举办了“傩面蚕韵童绘坊”活动。通过趣味讲解,将江西傩面具与嘉兴蚕桑文化巧妙串联,借助创意绘画的形式,激发孩子们对非遗的浓厚兴趣,使文化自信在孩子们心中扎根。“我的傩面具会跳舞!”孩子们的童真话语,生动见证了寓教于乐的实际成效。这种“摒弃刻板说教、注重贴近群众”的实践活动,正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文化传承中的生动体现。

此次实践,“禾韵嘉兴,筑梦焕新”实践队依托实地参观、采访交流、社区科普等多种形式,深入挖掘嘉兴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的丰富内涵,紧密贴合群众需求,扎实开展文化传承工作;始终坚守清廉初心,悉心守护文化根脉,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穿于每一步实践之中。未来,实践队将持续以青春的姿态深耕文化沃土,力促红船精神与蚕桑非遗同频共振。队员们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,为文化创新与传承注入青春活力,使红色根脉与非遗魅力在新时代的清风正气中绽放光彩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传承为民、务实笃行”的使命担当。

原文链接:

http://changde.china.com.cn/m/2025-07/04/content_43163801.htm

来源 | 中国网

责编 | 王振林  陈喜儿  付肖童  徐心怡

审核 | 左烨  兰晓霞  张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