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锋所“愿”,吾之所“志”
阳春三月,注定与雷锋相约。英模的故事历久弥新,精神的力量超越时空,当无数涓涓细流积少成多、积小成大,汇成的必定是澎湃不息的大江大河。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。
在校园中,有一群可爱的学生志愿者们不啻微芒,造炬成阳,他们用爱心和奉献点亮青春,温暖他人,快来和小A小D一起领略志愿者的风采吧!
李怡儒,产品设计201班学生
曾担任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学生会主席,现已保研至上海大学,曾获“江西省邹德凤公益发展中心优秀志愿者”“南昌大学学雷锋标兵”“南昌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”“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优秀志愿者”“南昌大学百年校庆优秀志愿者”以及“南昌大学第七届‘互联网+’大赛优秀志愿者”等多项个人荣誉称号。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。
志愿经历:
曾担任楼栋核酸检测工作志愿者,协助维护楼栋秩序,组织同学进行核酸检测,并负责搬运、发放物资。2022年6月,带领【建·设】未来志愿服务队前往金溪县对桥镇,开展为期七天的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。积极组织【建·设】未来志愿服务队前往铁三西社区,开展“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”主题墙绘活动。2022年至2023年期间,担任【建·设】未来志愿服务队学生主要负责人,带领团队前往铁路社区多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包括公益美术课堂、社区墙绘美化,以及测量老年人血糖血压等。
今日有话说:
作为【建·设】未来志愿服务队的一员,我参与了各种志愿服务活动,希望营造多角度、全方位、有温度的志愿服务氛围,带领全队将文明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。
袁雯欣,环境设计203班学生
曾担任南昌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,曾获得“南昌大学社会活动积极分子”“南昌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”“优秀志愿者”等多项个人荣誉称号。在疫情期间,作为楼栋志愿者,积极参加疫情管理工作,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600余小时。
志愿经历:
参与了南昌大学百年校庆、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赛、世界VR产业大会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等志愿服务工作,获得了“优秀志愿者”称号。在疫情期间,作为楼栋志愿者,积极投入疫情管理工作。
今日有话说:
我认为,“追求热爱就是最纯粹的美好,愿意做就行动。”志愿服务的初衷源于热爱,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快乐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青年应该以志愿为歌,以奉献为笔,书写当代青年绚丽诗篇。我将始终保持初心,不断磨练自我,用拼搏进取展现最美姿态。
杜俊腾,环境设计213班学生
曾获得“江西省邹德凤公益发展中心优秀志愿者”“南昌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学生先进个人”“南昌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”“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优秀志愿者”等多项个人荣誉称号。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600余小时。
志愿经历:
2022年南昌大学抗击新冠肺炎期间,自愿加入志愿者行列,参与楼栋核酸检测、饭食搬运、垃圾清理、楼栋值班等工作。日常跟随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【建·设】未来志愿服务队前往社区开展志愿服务,包括公益美术课堂和社区墙绘美化等活动。另深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,照顾并陪护病人。同时,积极参与“三捐三献”活动,主动登记为人体捐献志愿者,个人无偿献血5次累计2000毫升。
今日有话说:
同学们,我们应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,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,展现青春担当!
王延都,视觉传达设计213班学生
曾获得“江西省邹德凤青少年志愿服务团十佳优秀志愿者”和“优秀志愿者”的称号,以及“南昌大学‘筑梦信仰之旅’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”等多项个人荣誉称号,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480小时。
志愿经历:
作为【建·设】未来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志愿服务专题活动。其中包括两次铁路社区大型墙绘活动,以及社区美术课堂100多次。此外,多次参与社区为老服务,并担任学院志愿服务宣讲团队长,带领团队积极参与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大学生志愿服务宣讲活动。暑假期间跟随老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。
今日有话说:
志愿服务活动为我提供了接触社会、锻炼自我的机会。作为大学生,志愿服务是坚定信念的催化剂。它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方向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。我愿意尽自己所能,不计报酬,扎根于基层,为人民服务,践行志愿精神,传播先进文化,实践并献身于每一寸土地。
贺树,产品设计221班学生
曾荣获得“江西省邹德凤公益发展中心优秀志愿者”个人荣誉称号,热心参加江西省邹德凤青少年志愿服务团的各种社区养老志愿活动,累计服务时长达200小时。
志愿经历:
在社区美术课堂上,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,传授绘画技巧和美术知识给社区的孩子们,激发他们对艺术探索的热情。在活动中倾听他们的想法,并给予积极具体的建议,增强孩子们的努力精神和创造力。同时多次参与铁路社区主题墙绘活动。
今日有话说:
我希望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传递正能量和优秀思想,激励他人积极参与志愿活动。让我们携手并肩,共同为更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!志愿服务,从你我开始,让爱传递,让温暖绽放。
李辉硕,环境设计221班学生
在2022-2023年度江西省邹德凤公益发展中心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中,荣获“江西省邹德凤青少年志愿服务团十佳优秀志愿者”称号,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320小时。
志愿经历:
作为【建·设】未来志愿服务队的工作联络员,积极参与“青春献给二十大”和“我以奉献绘青春”墙绘活动。同时,积极参与社区美术课堂这一项目,为孩子们架起了通往艺术殿堂的桥梁。在课堂上向孩子们讲解绘画的精髓和艺术的魅力,帮助他们在艺术世界中自由探索,释放创造力。
今日有话说:
通过志愿服务,我意识到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能融聚成巨大的力量。每个人的付出都能为社会注入正能量,让世界变得更美好。未来,我将持续践行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服务精神,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帮助更多人,让志愿服务之花在社会各个角落盛开。
李宾华,城乡规划221班学生
在校期间,积极参与并负责了20余次志愿服务工作。校内主要从事志愿环卫工作;在校外则参与社区志愿服务,如特色主题墙绘、社区美育课堂、社区血压测量等。累计志愿服务时200余小时。
志愿经历:
在校期间,多次带领志愿者进行社区美术课堂和社区养老等志愿服务活动,以及南昌大学校内的志愿服务工作。积极参与“我以奉献绘青春”铁路墙绘活动之中,并带领志愿者们一起,在铁路三村东社区开展一系列美术课堂活动,教小朋友们进行主题绘画。在2023年4月带领建筑与设计学院志愿者们前往井冈山大道社区开展“为梦想做最美志愿红”量血压志愿服务活动,充分了解社区居民需求,做到精准服务。
今日有话说:
每一次志愿活动我都认真对待、用心服务,努力传承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,希望将志愿者精神如阳光般照耀社会各个角落。我将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鼓励同学们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,让需要帮助的人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怀。脚踏实地、坚持不懈,才能登上巅峰,态度至关重要,付出才会有所回报。
许璐瑶,工业设计221班学生
曾荣获得“江西省邹德凤公益发展中心优秀志愿者”个人荣誉称号,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15小时。
志愿经历:
作为【建·设】未来志愿服务队的成员,曾担任机动人员协助绘制“喜迎二十大,奋进新时代”和“我以奉献绘青春”两次大型主题墙绘。在假期里,以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到了小朋友们的夏令营生活中,为小朋友们提供帮助,更好地感受夏令营生活。
今日有话说:
通过为社区、学校、医院等提供无私的帮助,我可以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和成就感。在这过程中,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,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,倾听他人的需求,并给予适当的帮助。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帮助他人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继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,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李博洲,环境设计222班学生
曾荣获“江西省邹德凤公益发展中心优秀志愿者”称号,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30小时。
志愿经历:
参与了“我以奉献绘青春”社区主题墙绘活动,所在的志愿服务队结合专业特色,在铁路二村开展活动,美化社区同时传递关爱和期望。在铁路三村东社区,参与社区美术课堂项目,将技能传授给孩子们,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今日有话说:
在志愿服务中,我虽然没有惊人成绩,但通过点滴汗水,我致力于营造美好志愿服务环境,给他人带来温暖。我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去,同时也让我在其中找到人生乐趣和意义。
徐军伟,设计学类235班学生
在初入大学的半年时间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。积极参与社区美术课堂和校园环保等志愿活动,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72小时。
志愿经历:
积极参加学校校园环保活动,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之中。另外,作为【建·设】未来志愿服务队的一员,参与美术课堂志愿服务活动,向社区的孩子们展示艺术的魅力,在他们的心里种下美的种子。作为志愿者大军中的一员,多次与同学们一起打扫卫生,并且积极报名参加消防通道值班维序的活动。
今日有话说:
在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,我深刻领悟到“付出总会得到回报”的道理。看到被帮助者的笑容,我的内心也感到无限的满足和喜悦。这种心灵的充实让我更加坚信,付出是一种幸福。即使是微小的行动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。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无私奉献和爱心的体现,更是成长的良好途径。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闲暇时间里能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,为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。
李桂超,设计学类235班学生
曾获“优秀志愿者”称号。关心孤寡老人、留守儿童和残障人士的遭遇,并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。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46小时。
志愿经历:
多次参与【建·设】未来志愿服务队下社区志愿服务活动,在结合专业的美术课堂中帮助热爱画画的孩子培养绘画能力与兴趣。
今日有话说:
我认为志愿服务是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。志愿者应该以“为他人服务”为宗旨,应对得起国家和学校的培养。弱势群体需要被关怀、温暖和尊重,志愿者应该有包容的思想,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,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爱,减少负面情绪,使人们更加幸福。
尘微之末,以补盈山海
赠人玫瑰,余一缕芳香
志愿之路从不平坦
但奉献之行永不止步
让我们一起用青春唱响志愿之歌
编辑 | 周妮嘉
责编 | 杜俊腾 刘向前 邓美 王美淇
审核 | 熊宁佳 杨京含 张婷
电话: 0791-83968609
邮箱:jzysjxy2022@163.com
地址: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